网上炒股杠杆平台
4月11日,“世界遇见白鹅潭·2025”白鹅潭产城融合发展推介会在白天鹅宾馆举办,为建设世界级滨水活力区、世界级地标商圈共商良策。
现场,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表示,近日发布的荔湾区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充分彰显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不断焕发的时代新貌。
作为广州“千年商都”的发源地和岭南文化核心地,荔湾不仅见证了广州的发展历程,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根与魂。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人文积淀,在广州市全面迈向国际一流湾区核心城市的进程中,荔湾区始终是城市愿景实现与品质跃升的关键载体。
荔湾的文化内涵非常特别且丰富,作为广州历史城区重要部分的老荔湾是岭南广府文化的活态传承和集中展示区,是“老广州”西关文化承载商业文明的典型代表;2005年并入荔湾的老芳村蕴含着“花地文化”的生态审美与农业文明印记,在城乡融合的城市化进程中,新荔湾以白鹅潭为中心,以水融城,将一江两岸的多元文化交汇互补、融合创新,不断为珠江水岸增添文化地标,在营建湾区文化高地的进程中助力广州走向世界水岸名城。
王世福从四个角度解读了美丽荔湾的时代跃迁。第一个角度是水韵荔湾,荔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荔湾的根基,在水乡景观营造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荔枝湾涌、花地河等代表性水系实现从治理美化到文化再造的跨越,入选“美丽河湖”典范案例;荔湾湖更被认定为省级水情教育基地与“幸福河湖”代表。基于这一良好基础,荔湾提出依托水网串联生态空间、推进跨界碧道共建,计划打造联通广佛、贯通城乡的水生态走廊体系,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对此,王世福建议荔湾进一步推进滨水空间城市功能的积极培育,构建集生态、人文、休闲、展示于一体的水岸景观带,如复兴昔日“水上茶楼”“花地客舟”等岭南滨水生活意象,使滨水空间成为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舞台、湾区水城形象的重要窗口。
第二个角度是人文荔湾,荔湾以历史人文传承为建设动力,荔湾致力于以“活化”的方式保育历史街区和文化资产。现已完成了一批城市道路综合环境品质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工作,其中以永庆坊为代表的“绣花式”微改造项目成功实现了传统非遗与现代文创与城市更新、历史保护的融合,树立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文街区新标杆。
他建议荔湾进一步构建“历史街区+文化地标+非遗工坊”的多层次人文展示体系,并探索“数字孪生+文化空间”的新型场景营造模式,在保护中创新,在传承中焕新,推动岭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走向国际舞台。
第三个角度是产业荔湾,荔湾以特色城市空间促进创新产业培育,荔湾作为广州传统商贸核心区,依托白鹅潭为地标的珠江20公里黄金岸线,将荔湾、芳村、大坦沙三大板块实施战略叠加,正加快构建“文化+科技+健康”三位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差异化、集聚化、高端化的都市产业布局。
他建议荔湾进一步加强产业空间与文化空间、生活空间有机融合,推动“产业进园区、消费进街区、文化进社区”的复合型城市更新,实现从“老商都”向“新引擎”的华丽转身。
第四个角度是宜居荔湾,荔湾区以全龄友好理念为美丽荔湾建设导向,荔湾以社区生活圈构建作为岭南人居品质保障,贯彻落实“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工作要求,持续建设覆盖全年龄段、全过程的高品质人居环境。为此,他建议以荔湾作为试点,探索“岭南人居复兴”样板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提升,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适老适幼的多样化居住样本,打造兼具岭南传统和现代时尚、适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岭南人居典范。
王世福也分享了对“老城西,新鹅潭”的美丽展望。他表示,白鹅潭是珠江水脉的转折点,更是城市未来的新起点。白鹅潭既拥沙面与十三行的历史余韵,又领大湾区文化艺术中心的未来光芒,是广州城市文脉、商脉与城脉交织最密集、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段,其所蕴含的历史厚度、文化高度与国际广度,决定了白鹅潭成为广州“城水共荣”的世界滨水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与珠江新城现代金融极相映生辉,白鹅潭正崛起为湾区文化极,从历史水埠到世界水岸,广州的城市蝶变,将从白鹅潭再度起航。
相关阅读
世界遇见白鹅潭
南方+记者 傅鹏 郎慧网上炒股杠杆平台